“讓每位抗戰(zhàn)英魂回家”項目| 2021年4月簡報
瀏覽:2,391 次 2021-05-16 15:46:06
 

余生,傾盡全力,護送老兵回家

落葉歸根,護送陳駿鑾連長回家

  “父親,我們到湖南安江了,來接爺爺回家,您放心,我們會平安回家。”     4月1日,英魂回家項目組聯合懷化市抗戰(zhàn)文化保護志愿者和福建關愛抗戰(zhàn)老兵志愿者為老兵回家護航,陳駿鑾連長的后代從福建趕到湖南安江,專程帶爺爺回家,完成父親多年心愿。     2015年8月,《瀟湘晨報》刊登一篇文章《小鎮(zhèn)唯一的警報 安江紗廠的汽笛高塔依舊聳立》,提到“一座墓和他的守墓人”,首次披露了陳駿鑾烈士墓地在安江鎮(zhèn)黃花坪村田禾沖的菜地里,墓碑鐫刻著“海軍陸戰(zhàn)隊一旅一團三營九連上尉連長陳駿鑾”。從1940年至1995年,金陸生夫婦守墓55年,一生未故土,離世前,金陸生交待鄰居李長生把墓守好。     陳駿鑾為福建長樂人,海軍陸戰(zhàn)軍官班第五期畢業(yè),1940年在湖南戰(zhàn)場陣亡。唯一的兒子僅2歲多,戰(zhàn)火紛飛音訊阻隔,1年后,妻子郁郁而終??嗫嗟却?7年,2017年4月,因八十高齡的兒子臥病在床,他的女兒替父親從福建長樂金峰鎮(zhèn)鄉(xiāng)下到湖南安江祭奠素未蒙面的爺爺。     2018年,陳連長兒子逝世,帶爺爺回家的心愿無比迫切。4月3日,因沒能收殮出英烈遺骸,后代取一抔土回到故鄉(xiāng)福建。     家屬、關愛老兵志愿者和村民自發(fā)拉著橫幅在機場守候,以人性關懷護送連長回家。戰(zhàn)爭讓千萬家庭支離破碎,護送英魂回家,是我們的使命,是我們的責任。  

跨越時空的悼念,守護民族脊梁

  4月2日至4月6日,英魂回家項目在三十地舉行跨越時空的悼念——致敬抗戰(zhàn)陣亡將士活動,捧一束白菊走向抗戰(zhàn)遺址,緬懷沒能回家的抗戰(zhàn)英烈。     跋山涉水、穿越叢林,只為見見身在異鄉(xiāng)的他們??箲?zhàn)勝利76年了,未能見到勝利曙光的英烈們,只希望別被遺忘。     埋葬地的野草又長了,會有人清除嗎?墓碑的灰塵堆積,會有人輕輕地擦亮英烈的名字嗎?     致敬抗戰(zhàn)陣亡將士活動最可貴的,是攜手小學至大學的學生參與其中?;蛟S這是他們第一次親身前往抗戰(zhàn)紀念設施,以莊嚴的祭拜儀式追憶抗戰(zhàn)歲月,緬懷抗戰(zhàn)英烈;或許這已是他們的日常習慣,不忘抗戰(zhàn),不忘英烈。     張家界市愛盟公益志愿者里有一個小小身影,如此熟悉。穿著迷你志愿者服,舉著小手向老兵爺爺敬禮。她的母親也是名關愛抗戰(zhàn)老兵志愿者,每逢祭拜活動,都會帶上女兒參加,植根家國情懷,耳濡目染,從小養(yǎng)成緬懷抗戰(zhàn)英烈習慣。     你聽說過“抗戰(zhàn)小學”嗎?抗戰(zhàn)期間由揮代英的學生曾子平籌資修建,是國內唯一以“抗戰(zhàn)”命名的小學。2012年5月,改建為瀘州市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老兵精神,是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照亮后輩前進的道路,激勵每一世代的人。 歲月凝固了挺直的脊梁,他們化作永恒的豐碑,行為世范。     平日行色匆匆,清明,志愿者悼念的模樣吸引了路人視線,紛紛停下匆忙的腳步,細細凝望碑文。     一座座高高矗立的紀念碑,凝聚了數千萬少年的花樣年華,他們用生命捍衛(wèi)家國,用鮮血交換和平。     這是一場分立在歷史長河兩岸的對話。無論是關愛老兵志愿者還是社會大眾,都在用緬懷和致敬跨越時空界限。     誦讀日本投降書,彎腰三鞠躬,敬獻白菊,我們是抗戰(zhàn)老兵的守護者、和平的守衛(wèi)者,肩負著時代使命,傳承抗戰(zhàn)歷史文化,指引抗戰(zhàn)英魂回家。     6年來,英魂回家項目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祭祀日和歷史節(jié)點日,都會前往抗戰(zhàn)遺址、墓碑或紀念碑等地,用莊嚴儀式,銘記為民族帶來黎明曙光的的衛(wèi)國忠魂。     我們向社會呼吁,“不止是特殊節(jié)日限定,更是來日方長。將緬懷抗戰(zhàn)陣亡將士培養(yǎng)成日常習慣?!庇⒒昊丶衣?,沒有終點。     感謝每一位大愛無疆的小伙伴,有你們一起行動,前行的路上并不孤獨。撥開歷史迷霧,讓抗戰(zhàn)英烈回家的愿望不再是奢望。  

妥善安置抗戰(zhàn)老兵,傳頌老兵故事

  妥善安置抗戰(zhàn)老兵,修墓立碑,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家是項目目標之一,從未改變。     這是陳懷禮老兵的墓地。長滿野草的陋室,他的故事無處可說。     民國四年出生,渝江津人。民國廿五年從戎精銳之冠——稅警總團,初任政訓處少尉,駐守潼關要塞,親歷西安事變。后隨部參加淞滬會戰(zhàn)。次年重拾棄筆,入黃埔十六期二總隊再赴沙場,入七十五軍預備四師,經棗宜會戰(zhàn)反攻宜昌戰(zhàn)役,因戰(zhàn)功彪炳,由中尉排長升至中尉連長 。     民國三十二年,調升至遠征軍二十集團軍參謀,官至少校大隊長,鏖戰(zhàn)怒江、滇西。翌年,飛越駝峰,加入駐印軍炮兵十二團任指導員。激戰(zhàn)八莫、南崁異邦??箲?zhàn)勝利后,棄武從文,任軍報攝影記者,目睹日軍戰(zhàn)犯谷壽夫審判及槍決。     命硬運舛,行貞志堅,于2015年7月5日享壽百歲無憾而終矣。6年后,關愛抗戰(zhàn)老兵志愿者重新修繕墓地,讓愛延續(xù)。     2020年3月1日,劉崇遠老兵歸隊,享年97歲。1923年二月初三出生于四川成都。1937年考入黃埔軍校16期。1942年畢業(yè)后任第5軍新編22師,任64團3營8連2排少尉排長。1944年1至7月,參與緬北反攻之胡康、孟拱河谷戰(zhàn)役。1945年參加雪峰山戰(zhàn)役,芷江洽降時主持機場警戒。1945年9月9日,任新6軍軍部特務營上尉連長時被緊急調往南京,執(zhí)行投降儀式的外圍警衛(wèi)任務。     他遺留一智商僅5歲的70歲獨居兒子。今年清明節(jié),志愿者匯聚一堂為劉爺爺樹碑立銘,除雜草,追懷勛烈,啟迪后世。     大愛無疆,志愿者會繼續(xù)幫助劉爺爺照顧他的孩子,經常上門探望和陪伴,替劉爺爺給他家的溫暖。  

跨越77年,陳詩伯營長終與親人相見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既是陳詩伯營長犧牲77周年,也是后代尋親成功一周年。侄孫三人從貴州遠赴河南看看父輩,讓家里人安心。     2020年4月,抗戰(zhàn)史研究學者從黃埔軍校洛陽分校第四期同學錄中找到陳詩伯照片和通訊地址。貴州、河南關愛抗戰(zhàn)老兵志愿者迅速展開尋親行動,短短幾天,就找到英烈遠在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縣石洞鎮(zhèn)的后代。   陳詩伯,字希陸,侗族,1904年出生于貴州省天柱縣漢寨場(今貴州省天柱縣石洞鎮(zhèn)),識字讀書后從軍,1935年考入黃埔軍校洛陽分校第四期,1936年7月畢業(yè),1940年4月起任八十五軍一一零師三二九團少校團附,1944年4月以八十五軍暫編第一旅一團營長身份率部參加豫中會戰(zhàn),奉命守衛(wèi)鄭州車站,4月21在與日寇激戰(zhàn)中身受重傷壯烈殉國!     忠烈已尋不到,親人只能在當年犧牲之地鄭州火車站,對著照片三鞠躬。     1945年10月10日,八十九軍暫編六十二師少將師長鮑汝澧將軍攜全師官兵及地方紳民在荊紫關馬王廟西側豎塔立碑,以悼抗戰(zhàn)英烈同盡千古!碑文中不忘銘記“陳營長詩伯奮臂前驅率部三百余與鄭州孤城共殉”。     2015年9月,為“銘記抗戰(zhàn)英烈,留存荊紫關歷史”,荊紫關百姓和關愛抗戰(zhàn)老兵志愿者在荊紫關漢王坪東側山梁上重新豎起八十九軍暫編六十二師抗戰(zhàn)陣亡將士紀念碑,并從豫中會戰(zhàn)文章中有幸找到“二十八集團軍戰(zhàn)斗詳報”中關于陳詩伯營長殉國的經過并將此鐫刻立碑,以示銘記和悼念。     以前,只能向著祖國四面八方祭拜,如今,知道伯爺爺在哪犧牲,就算以后無法親身到此,也能讓他感知到家的呼喚,一代代傳承下去。  

湘殤墓園遺骸收殮,讓607位抗戰(zhàn)英烈重歸故土

  4月15日至4月20日,英魂回家項目在湖南省懷化市辰溪棗子林后方醫(yī)院遺址 收殮出78具抗戰(zhàn)英烈遺骸,鑒定遺骸基因,尋找遠在他方的親人。妥善安置抗戰(zhàn)遺骸,讓英魂重歸故土。     正是湖南雨季,英魂回家項目組和懷化市抗戰(zhàn)文化保護志愿者等人跋山涉水、穿越叢林,給暫厝地換了身新衣裳,未能見到勝利曙光的英烈們,沒被大眾遺忘。     收殮抗戰(zhàn)英烈遺骸,鑒定DNA替他們找回來時路,或許大眾不知DNA鑒定是最后一次機會,失去這一寶貴機會,英烈能魂歸故里的可能性更加渺茫。     清早,志愿者穿上藍馬甲,戴上口罩和手套,左手鏟、右毛刷,蹲跪在荒山野嶺的葬坑里,只為用專業(yè)技能替抗戰(zhàn)陣亡將士找回來時路。     70余春秋,我們當下歲月靜好,他們卻仍在黃土之下守望故鄉(xiāng)。這些老兵可能是家中的獨子,可能是新婚的丈夫,可能是一個不滿百天嬰兒的父親,當初一聲炮響,他們拋下身上的角色,毅然成為一個兵。     因為雨季,泥土濕滑,發(fā)掘工具和鞋子沾滿泥土,增加了收殮難度。志愿者克服困難,一蹲就是2,3個小時,蟲子飛過,腰背酸痛,一律視而不見。     受土質影響,只能挖掘出頭骨,牙齒,腿骨和手骨。輕輕地捧起英烈骸骨,不讓他疼。專心致志地掃下骨上的泥土,裝入有馬克筆記號的密封袋中,等待來接他回家的親人。     當年抗戰(zhàn)英烈被倉促掩埋在由馬兒坡、牛兒坡兩個山頭組成的山坡上。五十年代,2000余名英烈的墓碑被毀壞,從有名有姓的士兵變成無名英烈。     許多尋親者已經7,80歲,未找到父輩,他們不敢老。項目組為此特地采用現場直播方式,增加曝光度,70多年前,有一群青年沒能回家,也有一群母親等著他們回家。     第一次讓大眾直擊遺骸收殮全過程,感受每一位抗戰(zhàn)英烈為家國付出的情懷。讓抗戰(zhàn)英烈回家的愿望具有時效性。生前,他們與時間競賽,早日擊退敵人;死后,他們與時間賽跑,早日魂歸故里。     4月25日,原湖南省省政協(xié)劉曉副主席、懷化市政協(xié)黃雪鴻副主席一行繼1月再赴湖南省懷化市辰溪棗子林考察調研抗戰(zhàn)陵園建設。     凝望客居在暫厝地的607位抗戰(zhàn)英烈。他們迫切希望抗戰(zhàn)陵園早日完成修建,妥善安置抗戰(zhàn)遺骸,讓英魂重歸故土。     壯士許國,不必相送;今日歸來,有你和我的感恩和致敬!如果你也想助力抗戰(zhàn)英魂回家,讓那些為國捐軀的英烈得到安息,可點擊以下任一鏈接,或者掃描二維碼進行捐助:  

【騰訊樂捐】

http://gongyi.qq.com/succor/detail.htm?id=25439

 

【騰訊月捐】

【靈析月捐】

由愛而生的勇氣,足以抵擋世間所有孤獨。

點擊:?http://lxi.me/9lslo,加入英魂回家項目的月捐計劃

2021年4月,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遺骸回家項目,2例抗戰(zhàn)英烈魂歸故里,2處墓地完成修建,1處收殮抗戰(zhàn)英烈遺骸,30場跨越時空悼念活動,覆蓋全國5個省市。4月共收到善款363339.52元,支出善款174136.81元。   感謝各位愛心人士對讓每位抗戰(zhàn)英魂回家項目的關注,同時也要鳴謝我們的合作伙伴,對項目執(zhí)行的大力支持:  

—————了解“讓每位抗戰(zhàn)英魂回家項目”—————

戰(zhàn)火已遠,勝利的旗幟已經彪炳日月,但吹響勝利的號角的英雄們,還在游蕩,我們虔誠地跋涉在曾經他們倒下的地方,長出了荒草的戰(zhàn)場,小心翼翼地觸碰到他們的靈魂,為他們尋找可能依舊在等待的親人?;隁w故土,無論前路如何漫長。國家的責任,也是每一個個體之于國家的責任;國家的擔當,也是每一個個體之于國家應有的擔當。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

可關注微博 @遺骸回家

或者微信公眾號 “英魂回家”

 

—————支持我們—————

戶名: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

開戶行:建行深圳園博園支行

銀行賬號:4420 1009 4000 5251 2652 (備注“讓抗戰(zhàn)英魂回家項目”)

支付寶賬號:szlywb@sina.com?(備注“讓抗戰(zhàn)英魂回家項目”)

—————聯系我們—————

電話:0755-82854434

官方郵箱:service@szlongyu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