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7日凌晨,這位目光如炬,鐵骨錚錚的老英雄走了……
瀏覽:3,494 次 2018-01-10 11:22:22

張海龍

出生日期:1925年11月9日

老家:山東省樂陵縣前生張家子村

部隊番號:39集團軍新八軍新六師16團2營機槍2連

退伍前任職:機槍2連中尉排長,代連長

部隊長官姓名:軍長高樹勛,師長張漢全(此處有疑問,新6師師長是馬潤昌,后來是范龍章,而張漢全是暫編29師師長,是否有具體原因未知,后續(xù)走訪中再核實),團長王繼新,營長楊(老人有些回憶不清),特務營營長高金蘭(高樹勛的侄子)。

老人13歲時因父親給日本兵帶路稍有遲疑,眼看著父親被日本兵用刺刀殺害,時年父親52歲。當時弟弟10歲,還有兩個姐姐。

老人立志為父報仇,決定從軍。

老人瞞著母親,到了離家18里路的宋哲元(29軍軍長)老家所在的村,當時宋哲元在樂陵縣其老家招募青年,兒童從軍,老人隨即加入了學兵連(連里當時有百人左右),接受了文化課,軍事訓練和武術(shù)訓練,其中大洪拳,小洪拳掌握熟練,訓練時間大約一年。

在高樹勛來連里視察時,老人與一個叫小牛的小伙伴演練對打,同時被高樹勛相中,老人被挑去當了貼身勤務員,正式參軍。

因高樹勛并無子嗣,高軍長及夫人對年少的老人十分疼愛。讓老人學識字,幾年長大后成為貼身警衛(wèi)員。

老人有三次負傷經(jīng)歷,但具體負傷的時間地點有些模糊。

 

第一次受傷(地點不記得了),當時部隊被鬼子包圍,危急時刻,老人(當時是警衛(wèi)員)與軍長高樹勛換裝,故意在明處吸引敵人注意,將敵人引開,被俘虜。

后因日軍看管松懈,在被押上坦克車的時候跳車逃跑,日軍射擊阻攔,子彈滑頭部而過,頭上方留有子彈擦傷的痕跡。

第二次是在河南宜陽,在與敵人激戰(zhàn)時,子彈從左側(cè)大腿進去,從小腿出來,動脈被打穿,血流如柱,昏死過去,不知過了多久,被逃難回來的老鄉(xiāng)發(fā)現(xiàn)還有氣息,被背回老鄉(xiāng)家,這位老鄉(xiāng)開了個中藥鋪,懂得醫(yī)術(shù),經(jīng)老鄉(xiāng)女兒精心照顧,一個月后康復。

老人認了女主人為干媽,女兒為干姐姐。待傷養(yǎng)好之后,部隊又回到當?shù)兀S即返回部隊重回警衛(wèi)員崗位。

第三次是1945年3月22日在南召黃土嶺阻擊日軍增援。軍長認為到部隊一線去鍛練才會有前途,盡管夫人舍不得,還是安排去機槍連任排長。

仗打了一天一夜,最后子彈打光,拼刺刀時面對敵人刺來的一刀側(cè)身一挑,借勢一刀重重刺穿敵人的胸膛,但自己左手被刺穿,小臂被挑開長長的口子,右側(cè)肋骨被挑斷。

隨后經(jīng)野戰(zhàn)醫(yī)院簡單治療,被汽車送往西安陸軍醫(yī)院進行治療,在西安二年的治療期間老人也收獲了自己的愛情,與護理自己的護士結(jié)婚(婚后育有一女)。

之后轉(zhuǎn)到軍人榮軍院,到咸陽修養(yǎng)一年,景陽修養(yǎng)一年,左手經(jīng)多次手術(shù)才有了知覺,定為三等傷殘。

后因傷勢無法作戰(zhàn)選擇退伍,遣散費是一塊金條,老人用這塊金條給妻子打了一個手鐲。

老人現(xiàn)有保存完好的住院證明,以及國防部頒發(fā)的退伍證明書,并有國民政府的鋼印。其中有一項負傷欄里完整的寫著老人的最后受傷地點及原因「南召抗日」。

退伍后老人與妻子來到了河南洛河天主堂街老丈人家中,做點小買賣為生,后妻子得白血病去世。

經(jīng)當時新六師另一個團一個營長山東老鄉(xiāng)王振華(鞍鋼大型廠黨委書記)介紹,老人1958年年帶女兒來到鞍山,在鞍鋼板扎連廠工作,成為一名工人。隨后追隨王振華到遼陽縣隆昌鎮(zhèn)務農(nóng)。

軍長高樹勛后隨傅作義起義,做到河北省副省長,與老人未曾再見。

老人現(xiàn)住在養(yǎng)老院。享受傷殘撫恤金,藥費全報(國軍傷殘老兵的撫恤,贊一下當?shù)孛裾块T)。

老人記憶力已不好,時間點線難以梳理,具體事件記憶尚清晰?!局驹刚咦ⅲ阂陨衔淖钟蓶|北團隊志愿者任梓豪記錄整理】

【后記】老爺子眼神如今仍然犀利異常,加上一生苦難的經(jīng)歷,志愿者從來沒有見老人笑過,因腿腳不便,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一輛輪椅(最好是電動的),當我提出幫他老人家完成這個愿望時,老人開心的笑了。讓我們大家一起接力,早日夢想成真。

在拍攝現(xiàn)場征詢張老意見后,發(fā)出為他籌款買輪椅的帖子,當晚,就籌足了購買輪椅的善款,我們四人興奮不已,因為一路都在收錢,這種被人信任的感覺很美妙??

【不懼死,怕遺忘】一直期待著這位目光如炬,鐵骨錚錚的老英雄坐在輪椅上會開懷大笑,沒想到他居然掩面而泣,他此刻的心情,相信大家感同身受??

【感恩】讓這些衛(wèi)國英雄們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是志愿者們的初衷,也是各界愛心人士的心愿,作為晚輩我們義不容辭,感謝大家的信任和一路相伴,讓我們繼續(xù)前行??

文:李春鋒 /?任梓豪

圖:李春鋒


這篇文章是來自攝影師李春鋒和東北團隊志愿者任梓豪的拍攝手記,小編也是從攝影師的朋友圈得知張海龍老兵與昨天凌晨平靜離世,永遠歸隊了……

老兵不懼死,怕的是遺忘,讓我們將他們永遠銘記,懷著感恩的心前行。

?

征稿公告

老兵口述

抗戰(zhàn)親歷故事

聽父輩講述抗戰(zhàn)歲月

志愿者手記

抗戰(zhàn)歷史研究

一張老照片的故事

......

(一經(jīng)采用,送上精美禮品)

期待你的來稿:ljian@szlongyu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