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位抗戰(zhàn)英魂回家”項目|2022年10月簡報】
瀏覽:6,471 次 2022-11-16 14:19:19

英魂回家項目2022年10月成果:2處遺骸收殮調研(張家界慈利、湖南郴州);2處紀念碑修建(陳詩伯、邱經(jīng)緯);收到善款1203929.13元,支出善款268826.6元。

9位英烈,79年的遺憾,我們來彌補

“都是媽媽所生喲!犧牲在這里,可憐哦!”當?shù)匕傩照f。

埡門關,海拔602米,距離縣城約8公里。山下溇水和澧水交匯,是縣城南面的屏障,也是湘西北最要的關口之一,兵家必爭之地,號稱“楚南第一關”。

1943年11月17日駐守在這里的國民革命軍第74軍58師172團第1營的官兵,與突破我石門防線的日軍第13師團約1000余兵力展開激戰(zhàn)。使日軍進攻受阻。日軍又從道人山右側攻擊,該營被日軍包圍。為保存兵力,師長張靈甫將軍下令突圍,在173團的配合下,該營官兵得以成功突圍。

此戰(zhàn)犧牲的士兵,大部分來不及好好安葬,散落荒野,無聲長眠。欣慰的是,自2019年慈利關愛抗戰(zhàn)老兵志愿者尋到此處抗戰(zhàn)遺址地開始,每年清明和傳統(tǒng)紀念節(jié)日,附近的老師和學生以及志愿者會舉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悼念”,為他們獻上一朵白菊,表達獨屬于我們中國式的緬懷。

項目組曾多次前往慈利調研抗戰(zhàn)遺址,近日也迎來了關于項目的好消息。10月20日,當?shù)卣坝嘘P職能部門就關于埡門抗日陣亡將士專門召開專題研討會,在慈利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指導、支持與委托下,埡門關九人墳被復修,9位英烈也將得到妥善安葬,英烈們的英勇事跡也將被刻錄與傳頌。

以敬緬之名立碑,致敬抗戰(zhàn)英烈

1945年6月,62師1團1營營長邱經(jīng)緯,在淅川縣荊紫關一場阻擊日軍的戰(zhàn)斗中犧牲。

2017年9月,在淅川縣志愿者團隊的幫助下,時隔70多年,邱經(jīng)緯營長的家人找到了英烈的埋骨地。邱柳英老人跪伏在墓碑前嚎啕大哭,用客家話一遍又一遍的喊著,“親阿爸,親阿爸,女兒來看你了……”

1944年4月,85軍暫編第1旅1團營長陳詩伯,奉命守衛(wèi)鄭州,在與日寇激戰(zhàn)中身受重傷殉國。

2021年4月,抗戰(zhàn)英烈陳詩伯等來家族親人的第一次祭拜。81歲高齡的陳書炎是陳詩伯營長的親侄,陳老說:“大伯結婚后,沒留下一男半女,就犧牲在了戰(zhàn)場。對于大伯的緬懷是每年中元節(jié)時,黃紙包上寫上大伯的名字,用裊裊青煙,寄托思念,我們后輩都是大伯最親的親人?!?/p>

兩個家庭因一支部隊,一場戰(zhàn)役,一座紀念碑,相聚于此。

1945年,85軍暫編第1旅部隊擴編為暫編第62師,隸屬于陸軍第89軍,抵達豫西淅川,參加豫西鄂北會戰(zhàn)豫西部分的抗日作戰(zhàn),固守“陜鄂門戶荊紫關”。在近5個月的時間里,62師與日寇進行了九次大戰(zhàn),數(shù)十次小戰(zhàn),以數(shù)以百計將士的犧牲,終使日寇再未能多西侵一步!

戰(zhàn)后,62師少將師長鮑汝澧,攜全師官兵及地方紳民在荊紫關馬王廟西側豎塔立碑,以悼抗戰(zhàn)英烈同盡千古。遺憾的是,后來墓被毀,塔和碑亦被破壞殆盡。

2015年,適逢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淅川縣百姓為感恩抗日英烈至死捍衛(wèi)一方水土,自發(fā)募款數(shù)萬元,重建89軍暫編62師抗戰(zhàn)陣亡將士紀念碑。

今年十月,“英魂回家”項目組與河南關愛抗戰(zhàn)老兵志愿者團隊合力,在紀念碑旁樹立起85軍暫編第1旅1團營長陳詩伯和62師1團1營營長邱經(jīng)緯的兩塊新碑,并將舊碑重新修繕。

英烈們的英勇事跡,在所有愛心捐贈者和每一位志愿者的接力下,更加熠熠生輝。

壯士許國,不必相送;今日歸來,有你和我的感恩和致敬!如果你也想助力抗戰(zhàn)英魂回家,讓那些為國捐軀的英烈得到安息,可點擊以下任意鏈接,或者掃描二維碼進行捐助:

【騰訊樂捐】

樂捐-項目詳情 (qq.com)

【靈析月捐】

由愛而生的勇氣,足以抵擋世間所有孤獨。

點擊http://lxi.me/120mz,加入「 湖南龍越【月捐人】計劃」

英魂回家項目2022年10月成果:2處遺骸收殮調研(張家界慈利、湖南郴州);2處紀念碑修建(陳詩伯、邱經(jīng)緯);收到善款1203929.13元,支出善款268826.6元。

感謝各位愛心人士對讓每位抗戰(zhàn)英魂回家項目的關注,同時也要鳴謝我們的合作伙伴,對項目執(zhí)行的大力支持:

—————了解“讓每位抗戰(zhàn)英魂回家項目”—————

戰(zhàn)火已遠,勝利的旗幟已經(jīng)彪炳日月,但吹響勝利的號角的英雄們,還在游蕩,我們虔誠地跋涉在曾經(jīng)他們倒下的地方,長出了荒草的戰(zhàn)場,小心翼翼地觸碰到他們的靈魂,為他們尋找可能依舊在等待的親人?;隁w故土,無論前路如何漫長。國家的責任,也是每一個個體之于國家的責任;國家的擔當,也是每一個個體之于國家應有的擔當。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

可關注微博 @遺骸回家

或者微信公眾號 “英魂回家”

—————支持我們—————

戶名: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

開戶行:建行深圳園博園支行

銀行賬號:4420 1009 4000 5251 2652 (備注“讓抗戰(zhàn)英魂回家項目”)

支付寶賬號:szlywb@sina.com (備注“讓抗戰(zhàn)英魂回家項目”)

—————聯(lián)系我們—————

電話:0755-82854434

官方郵箱:service@szlongyu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