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候清友、 男 、屬牛,1925年生
部隊番號: 30軍 、運輸兵
記不得是十幾歲,被抓壯丁到潁上(追問他什么季節(jié),他說記得穿著單衣)。軍訓了一段時間,有部隊來帶兵,我們就到了湖北。因交的都是新兵,不停地有逃跑的。我也跑了兩回,但那個地方到處都在抓“飛丁”(音譯),又都被逮住了。記得一次我們有一排的新兵住在樓上,半夜醒來發(fā)現(xiàn)都跑了。我搗了搗身邊的小王(記不清名字了,是潁上縣城里人),商議著就我們倆也跑吧。到窗前看到有用“綁腿”結成的繩,想想那是他們逃跑時用的。我倆順著繩下去,走了沒多遠,聽到了“起床號”。不一會后面有人追上來,我們忙躲到一處石旮旯里。商量著來的人少,俺倆就用石頭砸。那次幸虧沒被發(fā)現(xiàn),但到處都是抓“飛丁”的。我倆吃了一天“煤窯飯”,就是掏了一天的煤,又偷跑了……在“鄉(xiāng)西”(地名,音譯)被逮住押上船到了宜昌當了運輸兵。在宜昌那一片我記得一些地名有:“鄉(xiāng)西”(就是一個山溝住幾家人)、白馬灘、母豬峽、三斗坪、巴東、平山壩等。我們屬30軍30師的運輸連,連長叫張照乾,河南人,30歲左右。一個連三個排,每排30多少人。那時都是住在老百姓家,吃飯時每個班派人到炊事班弄桶飯回來。每人三勺飯;沒有菜,有時就炒幾個豆籽子,或拐點豆?jié){就米飯,吃不飽,每天還只吃兩頓。我們住的地方離碼頭15里,往上走到下一站也是15里。早晨吃過飯到碼頭挑東西,回到住的地方吃飯,吃過飯送到下一站,交給他們就回來了……他們也是一站站往上送。挑米就是兩袋60斤;挑彈藥兩箱也有五、六十斤。反正每天六十里,不論刮風下雨。扁擔、繩都是上面發(fā)的,發(fā)的黃軍服,穿的都是自己打的草鞋,下雨了我有時借房東的蓑衣穿。我到日本投降一直在這運輸隊,也沒咋摸過槍,連里有幾桿槍都是站崗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