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老兵趙名芬
瀏覽:1,836 次 2017-08-31 15:44:48
2 趙名芬,男, 1922年5月10日生, 河南 駐馬店市 西平縣人,曾隸屬?12軍20師60團2營6連2排5班。 1938年夏季的一天,我正在當(dāng)街上玩,被保長喊到鄉(xiāng)公所,又送到儀封鎮(zhèn)。 一起去的有西小莊的張國停,張明恩共3個人。沒有停又送到楊莊區(qū)里,接著又送到西平。幾天后又送到信陽,編入12軍20師60團2營6連2排5班當(dāng)中等兵。軍長劉同勛,師長王振,團長忘了,營長馮翟民,用的是捷克式步槍,一排子裝5粒子彈,是單發(fā)的。兩年后到連部當(dāng)雜伇兵,后來又到營部當(dāng)傳令兵。原先用的是10出的手槍,個兒比較大,也比較沉,后來換成三八式的,也是10 出的,但比較小,輕欠(方言比較輕),手槍都是連發(fā)的。在部隊時,中等兵月餉6--7塊紙幣,一般兵月餉5—6塊錢。12軍的伙食比較好,吃飯有時一天三頓,有時兩頓,在湖北時吃大米,在河南時吃白面饃,一個連隊一同伙,一班一盆菜,蒸饃隨便吃,過節(jié)時還有肉。連部有一個班的雜役兵,平時沒有分工,任務(wù)是臨時派的。營部 一個營長(少校),一個副營長(上尉),一個指導(dǎo)員(上尉),一個副官(上尉),警衛(wèi)一人,傳令班10多人,衛(wèi)生所2—3人,伙房2—3人。在信陽雞公山兩個月后去湖北漢陽,在城里住有年巴子(方言,大約一年左右)又開到鄭州,在城里住幾個月又去黃河灘守河防,后來又去漢陽,以后又去黃河灘。這樣在漢陽和黃河灘之間往返換防好幾次。在漢陽駐守時一天夜里,日本人從西邊打過來,我們守著一個小山頭,日本人攻了兩三天沒有攻破就走了。我們撤到許昌,在許昌城里整訓(xùn)幾個月開到武漢,以后又開到鄭州,在鄭州城東住。一天夜里日本攻過來了,當(dāng)時沒有用炮,是面對面的打,炮用不上。打了兩三天,日本人的武器好,他們逐漸占了上風(fēng)。三天后防線被日本人攻破,我們撤退了。 在黃河灘守防時日本人從北面搶渡黃河和日本人打了一仗。 日本投降時在黃河沿,沒有接收日本人的武器。日本投降幾個月后我以母親年紀(jì)大為由回家探親,到家后再也沒有去。